
作者:老高
來源:投資家(ID:touzijias)
已獲得轉載授權
(相關資料圖)
近日,香港突然出手。
今年,第一個被強制“清盤”的上市房企出現了。
投資家網獲悉,千億房企、港股上市公司佳源國際近日發(fā)布了一則轟動外界的公告,它們遭遇有史以來最大危機,被香港法院勒令“清盤”,以償還逾期的1450萬美元債務。
佳源國際來頭不小,背后站著浙江嘉興富豪沈天晴。2016年,它們在香港上市,資產規(guī)模近千億元,業(yè)務范圍覆蓋中國及東南亞,控股、參股企業(yè)達到100多家。
中國房地產2017年拉開轉型大幕,沈天晴沒有學碧桂園楊惠妍跨界投資、關注科技,沒有學萬達王健林變賣資產、由重到輕,而是走上一條“多元化”道路,房地產、養(yǎng)老、服務、農業(yè)、文旅、商管、酒店管理等領域無一不涉足,最終導致公司資金鏈條斷裂。
危機爆發(fā),債權人提出“清盤”佳源國際。本來外界以為會是一場“鬧劇”,比它們債務風險大的房企更多,誰能想到香港突然出手,它們成了第一個被強制“清盤”的房企。
當前,香港上市房企里,恒大債務問題不容小視,其境外主體也被債權人提出“清盤”呈請。佳源國際“倒下”打破了暴雷房企“不倒”局面,這對許家印來說,是一場噩夢。
01
五一長假結束,一則公告轟動房地產,千億房企佳源國際倒在香港。
這條消息,讓香港上市的暴雷房企老大們,如坐針氈、噩夢降臨。
在國內眾多上市房企里,佳源國際一直以低負債聞名,創(chuàng)始人沈天晴系浙江嘉興知名富豪。
1995年,沈天晴進軍房地產,在浙江嘉興創(chuàng)辦了嘉興足佳房地產(后更名佳源創(chuàng)盛),經過多年努力,“佳源系”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留下了光輝足跡,常年包攬各類獎項。
而讓沈天晴真正名聲大噪的是,“佳源系”與香港四大地產豪門之一新鴻基地產掌門郭炳聯的合作,雙方聯手開發(fā)了多處項目,助推佳源國際2016年在香港上市。
剛上市時,沈天晴給予了佳源國際清晰的定位,“致力于成為國內值得信賴的品牌房企。”
業(yè)務上,佳源國際主打住宅、商業(yè)綜合體,通過不斷優(yōu)化居住品質,精細的管家式服務,逐步提升其在中國房地產的市占率、品牌忠誠度與美譽度。資產規(guī)模上,佳源國際雖不及萬達、碧桂園、恒大聲名遠播、盤子龐大,卻做成了資產近千億的“小而美”。
沈天晴曾多次強調,佳源國際的核心是品質。“我們要用行動精心打造每一個樓盤,讓身處其中的人們感受到和諧和幸福,用服務來點亮每個人的生活?!?/p>
2017年,中國房地產轉型大幕拉開,萬達低谷、碧桂園陣痛,剛上市一年的佳源國際也迎來了轉型時刻。沈天晴沒有學碧桂園跨界投資、關注科技,沒有學萬達變賣資產、由重到輕,而是走上一條“多元化”道路。彼時,沈天晴認為,佳源國際與其它房企“有所不同”。
“有所不同”指的是,總負債壓力沒那么大。佳源國際此前發(fā)布的2022年中期財報顯示,業(yè)績下滑、資金問題突出的情況下,佳源國際總負債655億元,且尚有921億元資產。
比較之下,恒大總負債達到1.898萬億,佳源國際就是個零頭。由此,沈天晴覺得,佳源國際可以“多元化”。但他與王健林一樣有“老地產人”烙印,即轉型走不出房地產。
作者寫過“萬達商管三次IPO折戟”,其中有一個點是,王健林的轉型是建立在萬達優(yōu)勢業(yè)務上的轉型,沈天晴的轉型亦是如是。他的“多元化”是圍繞房地產的多元化,由住宅衍生出養(yǎng)老、服務、農業(yè)、文旅、商管、酒店管理等領域,逐步將主營業(yè)務風險分散。
不管怎么分散,風險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房地產。
2022年,佳源國際被曝“流動性”困難,沈天晴大搞“多元化”是建立在四處發(fā)債、融資的基礎上,同樣在去年,佳源國際發(fā)行的定融產品出現實質性違約,金額近5000萬元。
都說“一分錢難倒英雄漢”,沈天晴意識到路線有問題后,又進行“大瘦身”陸續(xù)拋售“佳源系”資產,可他錯過了最佳拋售周期,結果換來了“大甩賣”無人接盤。
“我面對大家,感到內心悲涼?!?/strong>這是沈天晴在佳源國際管理層與投資人座談會上的感慨。座談會后,佳源國際就沒什么聲量了,接踵而來的是債權人的頻繁問責。
港股市場,佳源國際坐上“跳樓機”股價暴跌超90%,百億市值灰飛煙滅。
02
去年,拿下“2022年度ESG發(fā)展影響力企業(yè)”獎項的佳源國際,留下一地雞毛。
4月是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的主要時間點,佳源國際猶如按下了暫停鍵,它們2022年報數據都遲遲沒有發(fā)布。面對質疑,佳源國際回應,“公司若干主要員工辭任”。
一些股民在股吧表示,“佳源國際是在拖延時間?!敝钡阶罱?,債權人的努力下,佳源國際迎來了香港終曲。香港法院勒令“清盤”該房企以償還逾期的1450萬美元債務,沈天晴“消失”,佳源國際成了第一個被強制“清盤”的房企,股東財富“一夜歸零”。
沈天晴一世英名盡毀,千億房企敗在香港。
從某種角度看,佳源國際的敗很大程度與沈天晴的發(fā)展路線有關,他與王健林都是“老地產人”,都走不出房地產,轉型路線卻有所不同。
王健林是先“瘦身”再轉型,他是先轉型再“瘦身”。
當然,王健林的萬達商管在香港的境況一樣不樂觀,它們三次IPO失敗,“天價”對賭壓力猶如一把尖刀懸在了中國前首富的頭頂。王健林的煩惱到能抗過去,他有1000億元家族財富,大不了從里面拿出380億元補償對賭,另一房企大佬許家印就沒這么“幸運”了。
五一長假前,恒大發(fā)布公告稱,“由于一部分債權人沒有加入適用的重組支持協(xié)議,決定將相關協(xié)議截止日期延長至5月18日?!边@意味著,恒大重組方案仍存未知數。
今年3月,恒大發(fā)布公告披露了一份“自救方案”并暴露出恒大面臨的問題,資不抵債。公告顯示,截至2021年底,公司總資產1.699萬億元,總負債達到驚人的1.898萬億元。
這份公告長達201頁,里面詳細介紹了恒大如何自救。目前,恒大的境外債務主體有3個,恒大、景程與天基。其中,景程、天基為恒大在境外的發(fā)債平臺。方案上,恒大給債權人的選擇仍是新債還舊債、債權轉股權。里面的一個點是,將債券轉換為恒大汽車的對應股票。
也就說說,恒大所謂“自救方案”某種程度上需要債權人繼續(xù)“放血”。
外界則把恒大“自救方案”看作是許家印的“有恃無恐”。從結論角度看,如果債權人不同意方案,恒大在香港就會面臨“清盤”,債券人很可能“血本無歸”。
所以,恒大的“自救方案”,多少有些“擺爛”給債權人的嫌疑,仿佛向外界發(fā)聲,“我們就這么個情況,不支持我們,你們也倒霉,還是乖乖掏錢合作吧?!?/p>
那么,恒大版圖很大,怎么就“擺爛”了呢?
03
眾所周知,恒大最知名的業(yè)務是房地產以及后面的造車。
房地產方面,今年1-2月,恒大實現合約銷售僅65.7億元,比著2021年的4430億元銷售額,業(yè)績可謂一夜入冬;造車方面,恒大汽車磕磕絆絆,多次曝出裁員、停產。
即便如此不堪,恒大汽車也不忘伸手要錢,尋求超290億元融資。
車沒賣掉多少,窟窿填不完,錢花不夠,恒大汽車就像一臺跑不動的“吸血機”。
如果放在過去,許家印不太擔心債權人不合作,香港鮮有上市房企“清盤”案例。
現在環(huán)境變化了,佳源國際“倒下”打破了暴雷房企“不倒”局面。債權人“變了”,它們寧可頂著“血本無歸”的壓力,也要讓佳源國際“清盤”。
許家印得知佳源國際“清盤”的消息會不會做噩夢,睡不著覺?沒有一個房企大佬愿意看著基業(yè)“清盤”,可眼下債權人沒有一致參與到重組支持協(xié)議,雖然恒大把時間延長了,仍有部分債權人“心存不滿”,畢竟,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,買單入坑的仍是債權人。
前面是債權人頭疼,如今許家印恐怕真要頭疼了。重組方案剛出來時,他還想著給恒大借3000億元,順便給恒大汽車弄來290億元,但他沒真正想過“清盤”問題。
他如果想到過“清盤”,哪敢跟債權人“擺爛”?
他也沒有王健林般有錢、厚實的“朋友圈”。
他的幾個“好哥們”情況均不樂觀,賈躍亭人在美國靠“忽悠”老外融資;張近東父子不見蹤影,大手筆收購的家樂福,一個接一個的“倒下”,估計還想找許家印弄點錢。
許家印“朋友圈”沒錢了,媒體給出來自靈魂深處的調侃,“許家印,向天再借3000億”。
“出來混總是要還的”。沈天晴路線失敗,換來了佳源國際“清盤”退出歷史舞臺。
許家印“擺爛”債權人,等來了局面逐漸反轉。
對于那些“有恃無恐”的暴雷房企而言,佳源國際“清盤”或許只是一個開始。
關鍵詞: